關於”蘇格拉底式對話”?
Athena ( 初學者 5 級) | ||||
2009-01-08 22:18:18 | ||||
2009-01-23 22:23:04 | ||||
20 ( 共有 0 人贊助 ) | ||||
|
網友正面評價 100% ( 共有 3 人評價 )
在柏拉圖的對話錄中,蘇格拉底以類似戲劇的對白來討論哲學,蘇格拉底常說他的談話藝術就像為人接生一樣,幫助人們「生出」正確的思想,但與此同時,這位偉大的哲人卻自認無知,並成為一個孜孜不倦追求真理,永不放棄的人。
也許是因為他認為真正的智慧來自內心,而不是得自別人的傳授,所以人類必須為自己的知識奠定鞏固的基礎,而他相信這個基礎就是人的理性,但因為正確的見解才能導致正確的行動,所以人如果違反自己的理性就不會快樂,於是他藉著假裝無知的方式,強迫他所遇見的人運用本身的常識,以便不斷揭露人們思想上的弱點,達到澄清概念與建立個人思想系統的目的。
蘇格拉底這種揭露他人思想弱點的論證式對談便被後世稱之為「蘇格拉底式對話」(Socrates Diologue),而將這種對話視為一種治療技術的,則是美國著名的認知學派治療師Beck。
Beck所發展的認知治療模式以改變個案的不良認知為手段來達到解除其情緒困擾的目的,而蘇格拉底式對話則是他用來澄清、改變不良認知的重要技術之一。
那蘇格拉底式對話是怎樣進行的呢?現在就讓我們來看一個例子(以下的對話為經個案同意後編寫,除部份與蘇格拉底式對話較無相關而予刪改外,餘維持原貌):
個案(以下簡稱Cl.)因為憂鬱的情緒而來接受治療,在與治療者(以下簡稱Co.)的對談之中,我們逐漸了解到這憂鬱的情緒與他和男友的互動有關,簡單講,在這次的療程之前他們已經有幾天沒有聯絡了,而這讓個案覺得很不安。
Co.:所以你的意思是,他最近的態度讓你心情不好?
Cl.:對。
Co.:有一點我不太明白,你說他的態度,這是什麼意思?
Cl.:就是他對待我的方式。
Co.:方式?你是指他的行為嗎?
Cl.:差不多。
Co.:他什麼樣的行為讓你心情不好?
Cl.:他最近都沒有打電話給我。
Co.:就這樣?
Cl.:大概就是這樣。
Co.:為什麼他沒有打電話給你就會讓你心情不好?
Cl.:不知道,也許是期待落空吧。
Co.:期待落空?期待什麼?
Cl.:期待他會打電話來關心我。
Co.:所以他沒有打電話來就表示他不關心你?
Cl.:ㄜ~~好像也不能這麼說……
Co.:不然呢?
Cl.:我知道最近他在準備考試,可能太累了。
Co.:到底是哪一個原因?是因為太累了還是不關心你?
Cl.:應該是太累了。
Co.:那你還有其他的證據可以證明他不關心你嗎?
Cl.:沒有。
上面的對話大略可以區分為三個部份,分別代表蘇格拉底式對話中主要的三個階段:
一、澄清語意:
在我們日常的想法、對話當中,經常會有一些語意籠統不明的現像,而為了能夠確實地分析、了解我們想法的根源,蘇格拉底式對話的第一個步驟就是針對語意中模糊不清的部份,尤其是關鍵字詞加以釐清,要求當事人對所說的字詞提出一個明確的定義,以澄清概念。
例如上例,個案說"態度不好"就是一個籠統的概念,據此無法了解個案真正的情緒根源是在哪裡,所以治療者便會加以澄清,要求個案對模糊的用語給予一個明確的定義,直到個案能夠明確的呈現出所謂的"態度不好"就是"沒有打電話給我"。
二、了解規則:
在定義都清楚了之後,我們便可以著手來了解這個想法跟事件之間的關係了,而這個關係便是一個內隱的規則,認知治療者認為人的內在都有很多的規則,我們依據這些規則來評判外在的事物,而透過對這想法的前提的澄清,規則便自然會浮現出來。
例如上例,透過澄清語意我們已經了解到是個案的男友沒有打電話來才讓個案心情不好,但是我們還是不了解打電話跟心情不好之間的關係,而這正是治療者所想要了解的,於是在治療者要求解釋之下,我們才終於明白個案認為"打電話 = 關心",而"不打電話 = 不關心"這樣的規則。
P.S."期待落空"也是一個模糊的描述,所以治療者又進行了一次語意的澄清。
三、找出證據:
在規則已經清楚了之後,我們就要來好好地檢視這樣的規則是不是合理了,而要求個案提出證據便是驗證這個規則正確與否的一個很好的方式,如果當事人能夠提出有力的證據,那我們便比較能夠相信這個規則是有根據的,不然則需要被修正以合乎事實。
例如上例,個案的規則是"不打電話 = 不關心",那麼就要提出證據來支持確實是如此,但是很顯然的,在治療者直接反映出個案的規則之後,個案便發現了這樣的規則其實是不合理的,而對自己的規則提出了反證,如此個案將比較有可能會去修正自己的想法。
(未完,詳參: http://home.educities.edu.tw/psydanny/column/column6.htm )
剛剛發現..
原來…蘇格拉底…也可以應用在心理諮商上面?
和心理學也有關係…
而且…這種方式…有種熟悉感…
我想是自己有疑惑的時候..常常想到請教一位我覺得有智慧的朋友
這位朋友好像從來沒有直接給我過答案…
都是問我問題…讓我自己找出答案…
恩~~
這是我要努力學習的…蘇格拉底的…智慧
有一陣子, 我認為我就快瘋了~
朋友介紹我一位精神科醫師~
我討厭精神科醫師, 所以我想辦法搞清楚他們怎麼治療病人, 而我怎麼治療自己~
讀了很多佛洛伊德和榮格學說~然後我知道了得正視自己的害怕才是醫療之道.
現在看很多心理醫生的治療方式, 正是導引出內心的不安害怕, 再在上頭抹藥, 這樣才會好~
(我要去坐火車了~一進來汲音的格, 停不下來的看了有關蘇格拉底~ 我今天去高雄~ )
覺得別人是瘋子..比較可能是瘋子
覺得自己是瘋子..就不太可能是瘋子(因為瘋子不會有自知之明的覺察力吧?)
PS.汲音集樂的新解啦
還有..我的認知裡…
精神科是侵入性的…用藥物控制的
心裡諮商..才是心理的尋求和治療喔
你看的書應該是心理學的…不是精神科的吧?(我自己的認知)
我很認同你說的
正視自己的害怕才是醫療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