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蘭倩斯卡CD介紹資料分享 (二)

試了好幾次

資料只能出來一半

只好把剩下的貼在另一篇了

 

 

 

 

時時往前看、向前進!

回味一切、帶著微笑!

 

從她至今的輝煌的經歷看來,在日本竟然未曾舉辦過音樂會,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

七十八歲的她,雖說已達登峰造極,卻又樸素、充滿自然而不造作。她從幼少年即接受父親那種難以忍耐的訓練,譬如:每天早上沒有彈完蕭邦的二十四曲<練習曲>,就不能吃早餐,一有錯誤立刻就是一巴掌等。為了成為一位鋼琴家的過程中,也有精神上的苦惱吧!所以到二十歲左右也有拒絕音樂和演奏活動的時期。經過那些榮耀和挫折,二十來歲後半復歸樂壇,四十歲後半又放棄輝煌的舞台生涯。對自己的藝術一直付出最大的努力的她說:「最困難的事?那是不管在如何困難的狀況下,還能『熱愛音樂』。」她直到今日仍能夠持續走藝術家的這條路,想必這想法經常存在心中吧!

我問她給年輕人的話是什麼?她說:「時時往前看、向前進!然後回味一切,帶著微笑!」她這樣的建言,真是一份貴重的禮物。

(轉載自  NOVA>2003年七月號,經部分改寫而成)93/11/30修改)

 

 

資料(四)

Liu  MAERLiu  Mifune  Art  Ensemble  Records)商標CD之發行

「人為何要聽音樂?」不只是樂迷,每天身處於樂音洪水中過日子的現代人,任誰的腦裡都曾閃過這個疑問。

關於這一點,我的回答是如此:就是因為有音樂在那邊!

即使是作曲的、或是即興的曲子,如果沒有把曲子演奏出來的話,所謂音樂是不存在的。正因為有音樂在那邊,我們才聽它。究極而論,我們的音樂體驗完全受制於演奏者。

我們絕對不能獲得演奏者所提供的音樂世界以上的境界。(即使很差勁的演奏,或許也會覺得有所收獲,但是大部分的場合,仔細分析一下立刻可知,是大腦自己補充那音樂不夠的地方,或是和以往所聽到美妙樂音的體驗重疊。) 

偶而我們幸運地遇到震憾靈魂的音樂,就突然會使我們湧出更大的慾望----這世界上應該還有更驚人的音樂,我想去聽它!

同時,我們稍稍會注意到那驚人的音樂,好像不是只經過演奏者創造出而已。好像有什麼看不見的力量從天下降,和演奏者成為一體。

天籟之音-作曲家-演奏家-聆聽者這四位一體,才是最幸福的音樂體驗。但是,那正是所謂因緣一生的緣份。

我認為,從古至今,能真正把我們的人生帶到有意義的境界,除非碰到奇蹟,否則辦不到。

在這裡,有一個奇蹟出現。就是七十八歲的露絲˙史蘭倩絲卡的鋼琴演奏。我期待把這奇蹟和眾多的愛樂者分享。所以不顧自己的才疏力薄,決定以個人的力量設立商標發行CD

從今以後請期待更多的由露絲˙史蘭倩絲卡所引發的奇蹟。

 

2004年初夏

Liu  Mifune  Art  Ensemble 

三船文彰(Bunsho Mifune)                                                                   93/10/22修改)

 

 

資料(五)

樂曲解說                                                                                               解說  三船文彰

 

布拉姆斯

兩首狂想曲

作品七十九第1B小調(1879年)

1879,四十六歲的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在那年的夏天到澳地利亞南部維露大湖的避暑勝地貝魯察哈,同時寫下小提琴奏鳴曲第一號「雨之歌」、及這兩首狂想曲。狂想曲,通常是由熱情而戲劇性的內容組成、以自由的形式表達出來的曲子。不過,在本首曲子當中也讓人想到蕭邦的敘事曲,那種抒情性和充滿異國情調的旋律,使人想到可能和布拉姆斯收集並研究日本歌謠的樂譜有關,這讓日本人聽起來可能更是趣味盎然。

 

蕭斯塔柯維契

二十四首前奏曲與賦格曲

作品八十七  5   D大調(1951年)

蕭斯塔柯維契(Dmitry  Shostakovich  19061975),在1948年的「基達諾夫(Andrey  Aleksandrovich  Zhdanov)批判」中被指責為資本主義、形式主義後,不得不依照「社會主義的寫實主義」方式來作曲,1950年受邀參加在來比錫(Leipzig)所舉辦的巴哈逝世200年紀念大會,一方面有感於巴哈藝術之偉大,另一方面可能也是紀念大賽優勝者妮可拉耶娃(Tatiana Nikolayeva )的魅力所致,才寫下這曲集。無庸置疑,這曲集當然是由妮可拉耶娃首次演出。他在意識到巴哈的音樂形式之同時,以獨創的書寫方式,並將蕭斯塔柯維契自己的個性,凝聚在整個曲子當中。

 

貝多芬

鋼琴奏鳴曲  7   D大調作品10-31798年)

貝多芬(Beethoven  17701827)的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分別表現出他人生的各個時期,也反映出藝術的開拓(也可說是鋼琴的改良和發展),令人感到十分有趣。

1798年時所寫的作品103奏鳴曲,與第一號至第四號的奏鳴曲一樣,都是由四個樂章所組成。在某種程度上,從這首曲子的對位法可以推測,當時還年輕的貝多芬,對於尚未有經驗的交響樂和絃樂四重曲仍在摸索中。特別是第二樂章「悲切的最緩板」(largoe  mesto)所蘊含的深沉精神性,與貝多芬晚年的心境形成一種相呼應,這種悲愴感也觸發出同時期第八號「悲愴」奏鳴曲。聽說貝多芬本身也非常中意這樂章,每當被要求演奏時,總是很喜愛彈奏這個樂章。

 

拉赫曼尼諾夫

雛菊、前奏曲作品32-132-1223-232-5

        拉赫曼尼諾夫(Sergi   Rachmaninoff 18731943)為鋼琴寫下的前奏曲,總計二十四首曲子,且是相異的二十四個調性所組成。他的構思時期是無從得知。不過,一般認為他是在意識到巴哈、蕭邦、及其好友史克里亞賓(Aleksandr  Scriabin)的前奏曲集而寫下這些曲子。

         這是首由柴可夫斯基(Peter  Ilych  Tchaikovsky)直接傳授的那種活力充沛的俄羅斯音樂的學院風、和李斯特、蕭邦等一脈相通的浪漫主義,再以高度的演奏技巧,凝聚拉赫曼尼諾夫魅力的曲集。雛菊作品三十八之三,是根據俄羅斯詩人雪衛涅尼的詩所寫成的「六首歌曲」中的第三首。海費茲(Jasha  Heifetz)曾以小提琴編曲,也廣為人知。

 

舒曼

取自「兒時情景」作品15

「從未知的國度」(1838年)

舒曼(Schumann  18101856年)於1838年時,邊想像孩童世界、而寫下十三首曲子串連而成的「兒時情景」,贈送給克拉拉(Clara  Schumann)。這是其中第一首。

 

蕭邦

圓舞曲  7  C小調  作品642

184647年)

圓舞曲  6  D大調  作品641

「小狗圓舞曲」(184647年)

蕭邦(Chopin  18101849)以十九世紀在歐洲大為流行的舞蹈「圓舞曲」(Waltz)的形式,建立自己獨創的風格,構築出一種可以說是靈魂告白的獨特圓舞曲的世界。

據說圓舞曲第6號,是描繪女友的小狗追咬自己的尾巴團團轉的作品。圓舞曲第7號所蘊含的悲哀旋律,讓人想起舒曼談論到蕭邦的圓舞曲的話語--「一聽到這些曲子,感覺蕭邦是邊看著跳舞的人、邊露出微笑,然而心中卻思考著更為深沉的事情。」

 

蕭邦

二十四首前奏曲  作品28183639年

在蕭邦眾多的鋼琴作品中,再也沒有比二十四首前奏曲〉更直率表現出他音樂的本質。

和稍早完成的〈練習曲〉一樣,這個曲集也是以巴哈的〈平均律鋼琴曲集〉為本,由二十四種長、短調的小曲串連而成。雖然,作曲時期和作曲順序相當分散,整體的配置像速度、樂曲的構思、調性等都安排得很巧妙,令人覺得與其說是二十四首小曲,還不如當它在音樂上是一個具有整體性的組曲。

這些曲子約在1836年起開始執筆,正是和女友喬治桑開始深交之時,從她那裡獲得強烈藝術上的靈感,也可說是知性啟發的時期。同時,他的宿疾肺結核也正惡化中,〈二十四首前奏曲〉就是和喬治桑停留在地中海馬約卡島時病況最惡劣狀態中完成。

抒情性的夜曲(nocturne、民族性的馬祖卡舞(mazurka)、悲劇性的曲子、英雄性的曲子、讓人想起描寫大自然的杜甫的詩和蕪村的俳句——由天才蕭邦所創作出的音樂樣式和表現最為完整的形式,全部彙集在這二十四首曲子中。

 

舒曼

「獻給你」作品2511840年)(李斯特編曲)

原曲為舒曼由二十六首曲子組成的歌曲集金孃之〉的第一首。當時,他正和克拉拉陷入熱戀,而在結婚的1840年於來比錫完成。

在唱出「妳是我的靈魂、妳是我的心、妳是我的歡樂」「啊!妳是我的苦」之後,中間部分繼續「妳是我的所思、妳是我的安寧」。李斯特以悠然的和音和華麗的琶音編曲,更能唱出他的熱情。

最後,借用舒伯特的聖母頌〉作為結束。93/10/22修改)

 

 

 

順便提供這套CD購買的連絡電話

 

0968790935朱老師

 

 

三船牙醫診所  0228736170

 

北市天母東路1~2號4樓

 

 

 

 

 

 
 
 
 
 
 
 
 

發佈日期:
分類: 我思我見

2 則留言

  1. 我真的覺得人的黃金時期有限…
    史奶奶年輕時演奏不錯…
    不過~~那天講座課.其實有點失望
    因為…史奶奶的音色處理我不甚喜歡…
    啊~汲音別罵我啦…個人覺得而已啦
    不過還是很厲害啦
    我10輩子都彈不出來

  2. 不會啊~

    每個人喜歡和不喜歡的..本來就不同啊…我哪會介意這種事

     

    其實光是一個八十幾歲可以坐在鋼琴前彈琴已經夠感動我了

    我聽過他以前的音樂會

    他真的退化很多(所以她才有自知之明地..在多年前辦了封琴演奏會..不在公開演奏了)

    不彈琴時..他手都會抖(你有發現嗎?)

    還能控制住..示範…我覺得她的毅力好驚人…

     

    我朋友跟我去北藝大聽課

    第一次她也很失望的..(看到史奶奶手抖..彈琴也讓她失望…)

    第二次她聽到蕭邦的別離曲..卻紅了眼框

     

    我喜歡的

    是她音樂裡表達的東西..還有展現了驚人的毅力讓我佩服….不是音色

    我爺爺奶奶都不到80歲就過世了呢…她可以這樣..還能彈琴…看到這樣的畫面…我就很感動了啦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