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分享會之前
妮媽在FB活動板分享了幾段影片與感言
我把它整理一起..作個分享的記錄~
2014.1.1 妮媽的影片分享~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首鋼琴曲。
這首曲子是妮妮學音樂這幾年來很重要的一個轉折點。
妮妮在九歲時換了第二任老師。
第二任老師對妮妮在聲音的協調度和表現要求非常高,
上課時總是不厭其煩的陪著妮妮一個音接著一個音反複的細磨。和第二任老師學習的兩年時間裡,妮妮學習到什麼叫做真正的練琴, 對自我的要求和練習所需達到的音樂品質。
這首曲子對我們有很大的意義。
在彈這首曲子之前, 老師要求妮妮練了很多的練習曲。
從一開始上課不適應老師的要求常常掉眼淚,到後來離開老師之前,師徒兩人上課總是有說有笑, 妮妮那兩年的琴藝有明顯的進步,更獲得很多比賽獎項。
第一次上電台的經驗也是因為得到維多利亞教師協會舉辦的鋼琴比賽第一名, 接受訪問。
妮妮和第二任老師學習的時間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年, 但師徒兩人之後一直還有互動和連絡, 去年妮妮還參加老師指導的三重奏, 參加了室內樂比賽拿到了第三名。
以前常常覺得跟著某位老師學習音樂就像是武俠小說裡面的拜師學藝一樣。好像進了一個門派,就不宜換門派。
跟著妮妮學習的這幾年,有了新的發現。
妮妮在學習的階段裡,現任鋼琴老師是妮妮跟的第三個老師。
我想說的是妮妮很幸福,老天爺似乎都是在她需要換老師的時候,給了我們契機。
起先我也以為,應該像是學武功一樣,對門派專一。但是實際上,學習技能,好像也是有他獨特的運作思維模式。
妮妮是個重感情的孩子。我也尊重她的學習,對於她的學習過程很少出意見。但是,在需要換老師的過程當中,我們幾經掙扎,反覆思考,最後還是在跟老師們討論妮妮的學習方向後做了換老師的動作。
為什麼我說妮妮很幸福?因為除了我們都跟到了很好的老師以外,在我們換老師的時候,也跟已卸任的老師都保持良好的關係。我想,這是在學習過程中很難能可貴的,我們都很感謝曾經教過我們的老師們!
2014.1.9 妮媽的影片分享~
妮妮兩歲到七歲時媽媽忙於工作, 但是對於她練琴這件事再忙每天都會抽空陪伴, 四歲時每天固定從15分鐘開始逐漸增加,
慢慢的到了五歲時妮妮已經可以每天很習慣性的練琴一個小時以上, 有時候遇到妮妮精神狀況不佳時, 媽媽會以誘導的方式讓她完成練習, 慢慢到了她懂事的年紀時, 練琴就成為生活上的一種習慣, 就像每天刷牙和吃飯是必須要做的,
很多人問我妮妮學琴過程一定少不了皮肉痛, 這點我要很自豪的說, 妮妮從小到大媽咪真的沒有對她動過手, 在她十歲之前甚至很少因為妮妮練琴動過氣罵她.
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一定會遇到瓶頸, 也會怕難而退縮, 但學習經驗告訴我們, 音樂沒有速成, 一定要有對的方法和毅力, 加上父母耐心的引導,
影片中妮妮為什麼大哭, 其實媽咪已經不記得了, 那次妮妮的表現也有點脫序, 不像平時順從乖巧的她, 但是從錄影中媽咪的口氣和妮妮的打扮大概可以猜想出當天的情況,
那天應該是周末, 媽咪還要在中午前趕去公司, 妮妮有生日會要參加, 所以已經打扮好了, 但是在我們分開各自活動前, 媽咪一定要讓妮妮完成當日的練習
一般來說妮妮都會配合, 但是當天妮妮應該是因為準備出去玩而不夠專心, 所以練習狀況不佳, 通常媽咪是不妥協的, 但是有時候也會用交換條件來處理這樣的狀況,
譬如說, 請妮妮先想想自己為什麼會彈不好, 還有哭哭也不會有幫助, 之後告訴她生日會結束後要把這段練習完成.
從小就訓練她遇到挫折時不能逃避, 加上大人真的要有很大的耐心勸導, 其實孩子小時候真的不知道什麼是辛苦, 因為他們不是練一整天, 通常都是大人先退縮
妮媽的影片分享~
這段影片是妮妮上古典音樂電台現場演出跟接受訪問的錄影,
在這之前妮妮已經參加過兩次電台的節目。
去年妮妮考進藝校後換的大提琴老師為了改妮妮的音色和拉奏的技巧,
有好一陣子除了基本技巧練習跟巴哈的作品外,
並沒有給妮妮太多其他的功課。
雖然我為此有點擔心,但是我相信老師會這麼做一定是有她的考量,所以儘管我內心憂慮,可是我沒有說出來。
說也奇怪,就在妮妮上電台演奏這首巴哈時,意外的讓我們感覺到她拉琴的音色開始有了層次變化, 在演奏現場的工作人員和主持人都因她的音樂而感動,拍手歡呼叫好,
也因此掃除我那一陣子的擔憂~因為我心裡以為妮妮因為程度不夠好,所以老師不願意給她很多功課。
演奏完後有一小段訪問, 剛好那天是澳洲的父親節, 所以主持人問了妮妮和學長們, 在家父母對他們學音樂上扮演的角色是什麼, 我想這是一段滿有趣的訪問,所以在這裡跟大家分享!
分享會相關文章:
分享會活動相簿記錄:
2014.1.21 阮星妮.謝佩勳老師在汲音集樂的分享交流會 (分享會正式演奏)
2014.1.21 阮星妮.謝佩勳老師在汲音集樂的分享交流會 (分享會後的互動式問答大放送)
2014.1.21阮星妮.謝佩勳老師在汲音集樂的音樂分享交流會(謝老師的鋼琴指導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