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防衛機轉(defense mechanism),是指人們在應付挫折情境時,為防止或降低焦慮與壓力所採取的一些習慣性的適應行為(張春興,民78)。因為防衛機轉是在「自我」(ego)中運作,也是為了保護自我而來,所以它又稱為自我防衛機轉(ego defense mechanism)。具體言之,防衛機轉旨在保護及增強自我的功能,俾以平衡各種需求與驅力之間的競爭或衝突。防衛機轉是正常而非病態的行為, 適度的使用將有助於心理健康及人格的健全發展,但如過度的使用或將它當成是逃避現實的手段,則將會造成人格發展的偏差,甚且會產生異常的行為及心理疾病。任何一種防衛機轉都是行為、情感及思考這三項心理運作的綜合體(Ivey,Ivey,& Simek-Morgan,1993)。
所有的運作都有二種特徵:其一是,它們都否認、曲解、扭曲現實:其二是,它們都是在潛意識下運作,所以人們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換言之,防衛機轉的運作是不為人知,也無法加以控制(Corey, 1991; Hall & Lindzey, 1978)。常見與主要的防衛機轉有下列幾種:壓抑作用(repression)、否定作用(denial)、投射作用(projection)、反向作用(reaction formation)、退化作用(regression)、補償作用(compensation)、幻想作用(fantasy)、轉移作用(displacement)、昇華作用(sublimation)及合理化作用(rationalization)(徐靜,民64;張春興,民80;Corey, 1991; Hall & Lindzey, 1978; Ivey, Ivey, & Simek-Morgan, 1993; Laplanche & Pontalis, 1973)。
以上資料來源與詳細解說
http://enews.open2u.com.tw/~noupd/book_up/1145/5725.htm
http://enews.open2u.com.tw/~noupd/book_up/1145/5726.htm
因為今天看了一篇文章自毀前程的七種行為 ,突然想要清楚瞭解『防衛機轉』這個心裡名詞上網查了一下
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人會曲解或否認現實,甚至斷章取義,無中生有地攻擊
多年前,因為很想知道一位認識師母的為什麼會有奇怪的行為
(不太像一般人,較不理性的情緒化行為)
那時是為了想幫老師所以請教了唸心理系的小弟
結果…他丟了一本心理系的教科書給我要我自己研究…
很厚的一本書..小弟自己都不想要了(學分修過就想丟的吧?),很慷慨地送給我了~
這本書很像是…心理學的疾病辭典
可以根據一些行為模式和特性…查出名稱
(我想..念心理系或是諮商師…是要背的….我只是有疑惑的時候查查資料用)
…..一些行為較異於常人和思想覺讓人無法理喻的
有一個名詞叫『人格違常』
也許我們在生活中也會常常遇到,也有親人或朋友是如此
以下是資料參考..
由於「人格」這個名詞有很多涵義,不同的人格理論對人格的定義也不相同,在說明人格違常時,且用『一個人外在行為或處事的整體傾向,或其獨特的性向、態度、習性的整體表現』來定義人格,以便了解。通常人的個性可以隨著環境的不同而有彈性的變化與因應,但是人格違常的個案,缺乏彈性、適應困難,並且引起人際關係或職業功能顯著的障礙、或主觀的痛苦
在人際關係上幾乎都有問題,並且有一些共同的特徵:
1.缺乏彈性,對壓力適應不良。
2.工作能力及人際關係上所產生的障礙往往比精神官能症者嚴重。
3.遭遇某些狀況總是會出現人格異常的反應。
4.推卸責任給他人。
人格違常的個案很少自認有治療的必要,也難以體會自己給他人所帶來的困擾,由於人格違常的診斷通常需要較長時間的觀察,其症狀也容易和其他精神病產生混淆,因此在診斷上第一步需要有內科及神經學上的檢查,因為有些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傷,其臨床症狀跟人格違常的相似,因此必須先排除這種可能。接下來要有家人、朋友、同事等的可靠資料做參考。最後要經由專業上的評估來鑑別是初期精神病症狀表現、或只是偶發的行為失當,就人格違常而言,其不當行為是反覆不斷發生的。
人格特質是一個人在與環境互動過程當中,對環境所表現出之持久穩定的想法與行為,而這些特徵顯現在廣泛的不同的社會情境或人際互動中。當一個人的人格特質表現得過於僵化、不適應,而造成顯著的功能障礙或是此人主觀的不舒服時,便形成人格違常的現象。具人格違常的人,他的內在主觀經驗與行為模式,持久的違反他生活中的社會文化的期許,所以他人有時往往可以發現此人有異常的行為表現,但是其嚴重度還不到疾病的程度,故過去學者多認為人格違常是介於正常人與精神疾患之間的一種狀態。
以台灣目前使用的精神疾病診斷準則 (DSM – IV)來看,人格違常可以分成三大類,共十種人格違常疾患。
-
第一類人格違常疾患表現出古怪的行為,如,疑神疑鬼的妄想性人格違常、離群索居的類分裂性人格違常、思考古怪的精神分裂性人格違常等。
第二類人格違常疾患表現出戲劇性、情緒化及反覆無常的行為,如,為非作歹的反社會人格違常、情緒激烈的邊緣型人格違常、戲劇性的歇斯底里型人格違常與自大誇張的自戀型人格違常等。
第三類人格違常疾患則表現出焦慮或害怕的情緒,如,自卑退縮的逃避型人格違常、楚楚可憐的依賴型人格違常、完美主義的強迫思想與強迫行為人格違常等。
其中反社會人格違常的人常常做出傷害他人、違反規定或法律的行為而較受到一般大眾注意。電影「致命吸引力」中的女主角則是有邊緣性人格違常傾向的人,不穩定的情緒以及不穩定的人際關係則是這種人格違常疾患的特色。
關於人格違常的成因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反社會人格違常上,目前認為遺傳、中樞神經系統的異常、家庭教養幼兒過程的問題(缺乏親情、成人不當示範等)以及學習歷程的異常(對一般人會有反應的刺激不敏感)是主要原因。
嗯嗯!!值得深思!!
音樂 畫畫
會是很好的治療 自療!!
接上則
事實上…是沒辦法自療的的
但音樂畫畫可以是自我宣洩的管道…
因為人格只是一個人的特質和獨特性
和大多數人不同(社會認定的正常)…只是違常
有的不會影響生活太大…甚至挺能樂在其中的
書上說~
人格違常的個案很少自認有治療的必要
例如有的人在某方面或某時期有強強迫症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BC%BA%E8%BF%AB%E7%97%87
或是有的人自我認真的評價主觀表達很誇大或吹牛.自體重要性感覺誇大..但他自己卻是認真的..他也不是故意要騙人..聽起來讓人覺得很真實
缺乏同理心(無法感覺到別人的感覺),主觀認定他的感覺就是別人的感覺.他喜歡的別人也喜歡..要是別人不認同..他會受傷…自尊心相當脆弱
那就可能是…自戀型人格(不過,有些是人格特質,要過度或嚴重才稱為疾病請問自戀和自大有哪些不同的特徵? )
=”http://l.yimg.com/f/i/tw/blog/smiley/1.gif”/>
嗯嗯!!真的是上了一課呢!!
謝謝妳提供的資訊!!
對心理學有很大的興趣!!
不是上課啦~
我自己也好奇地查了網路資料看看
只是分享…也許跟你一樣只是有興趣看看,但我只是讀者..非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