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彈鋼琴教學(引用分享)

 

(王 影)鋼琴教學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尤其是兒童鋼琴教學更具有其特殊性。作為兒童鋼琴教師,不但要在教學中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而且要引導和控制學生的心理過程,引發他們豐富的情感,啟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進一步提高兒童的音樂技能和音樂素質。

 

    在初學鋼琴時,首先接觸到的問題便是對興趣、情感的培養。心理學表明:興趣使人對所愛的事物給予優先注意,並且具有時刻向往的心情。兒童學習鋼琴的興趣直接影響著學習的效果。對兒童來說,1至3歲的孩子聽到鋼琴低音區發生的深沉轟鳴會立即產生陰暗、恐懼的反應;而高音區銀鈴般的悅耳琴聲又會使他們興奮、好奇,流露出喜悅的表情;三五歲或再大一些的孩子,就很容易被鋼琴聲所吸引。從這一點上不難看出,稱為樂器之王的鋼琴,足以吸引孩子們對它產生濃厚的興趣。怎樣培養兒童在學習鋼琴中更多的興趣呢?不妨把孩子學鋼琴當作是“一種遊戲”,一旦他們認為學鋼琴是一種“好玩有趣的遊戲”,學習的熱情便會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萌發興趣。心理學家認為,低齡兒童的審美情感體驗尚處在“悅耳悅目”較為低層次的水平上。生理愉悅是兒童最初的美感本能,所以在學琴的初期,我們就讓動聽優美的聲音刺激其聽覺,讓他們萌動對美好聲音的向往,並意識到如此美妙的聲音就是從眼前這架鋼琴中流傳出來的,他們就會躍躍欲試,產生強烈的學習願望。這時,根據兒童愛模倣這一特有的心理現象作出引導:“你聽,我這樣彈奏的聲音多美啊!”于是孩子便會積極模倣老師的動作練起來。如果此時教師單純追求孩子手指立起來,只會加重他們的心理負擔。在鋼琴教學中我認為適當滿足兒童的自尊心也是一種必需,會增強孩子學習的成就感。

 

    形象施趣。對于兒童而言,他們的思維尚處于具體形象階段。教師可以運用生動的語言、形象的比喻來啟發學生。因為兒童的審美心理具有奇特的“泛靈性”,即“擬人化”,他們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有生命的。所以教師用充滿童趣的語言描述鋼琴中的技術要求,不僅可以說明問題,還可以提高學習興趣,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們會驚奇地發現,鋼琴中會流淌出活潑的小兔子、兇猛的大老虎。快樂的嬉戲——當孩子彈得不流暢時,也許是指法沒換好,也許是不夠熟練,如果一味指責便會使孩子有嚴重的挫折感。這時教師不妨用詼諧幽默的語言來驅散學生的緊張感,把理性的技術難點通過人性化的描述來激發孩子們學琴的最大興趣,讓他們越來越喜愛學習鋼琴。

 

    調整興趣點。兒童心理特徵是“來得快去得快”,興趣容易發生轉移。這是因為兒童時期發育尚不完全,缺乏意志力和責任感。雖然好奇心強,但如不能及時將好奇心轉化為對音樂的興趣,久之必然對枯燥的指法、音階練習等產生厭煩情緒。怎樣使這種“短暫興趣”變成“穩定興趣”呢?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師的培養與激發。教師上課時可根據需要不斷調整興趣點,激發他們對音樂的興趣,體驗鋼琴的魅力,真正讓鋼琴變成他們生活中的好朋友。

 

    兒童鋼琴教學的研究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作為一名教師要充分發揮想象力,努力找到教與學之間最好的契合點,以期達到預想的效果。

責編: 岳宇

 

 

 

http://www.jl.xinhuanet.com( 2009-07-09 08:37:48 )

來源: 吉林日報

發佈日期:
分類: 教學分享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