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蘭倩斯卡CD介紹資料分享(一)

 

我的體悟是…有時參加研習會不貴

但最後往往是買的東西比較貴

 

因為參加了 琴學會:史蘭倩斯卡的布拉姆斯幻想曲講座分享

得知史蘭倩斯卡在日本有灌錄一系列的CD..目前發行了5張

一問..價錢不便宜…

雙CD1000

單CD700

(5片中…只有一片是單CD)

是不便宜…但我也知道….史奶奶的CD在外面…找不到…(以前想買過…我已有2張台灣的..一張是封琴音樂會錄音)

 

日本版的CD雖比較貴

但相貴的…我們都知道日本人做事是要求品質的細膩精神

 

加上…自己覺得..花4700不一定可以跟國際大師上一堂個別課

最近很幸運地…上了不少堂講座..又很有收穫

可以花一些錢把整套CD買回去..算一算也很值得

那天沒帶什麼現金

先拿了DM回家

 

上週打了電話訂好CD

約了跑了一趟天母拿

地址是某家''牙醫''

實在讓我很好奇

 

那天也跟''護士''小聊了一下

才知其中的淵源

 

那天診所沒人…只有一位護士…後方還有史奶奶的海報….

聽說醫師為了幫史奶奶到日本翻譯…排掉了3天的看診

CD是醫師直接從日本帶回或寄回的…是為了造福有需要的人

(因為台灣沒有..聽說上網買..有人一片哄抬到…2~3千元…讓那位醫師看了很生氣..所以….才會那麼辛苦地運CD回來…當然..另一方面也是支持史奶奶啦)

 

看看CD的日幣價格4200

換算台幣1000

那我不是賺到了嗎?

 

 

因為買了一套CD

幫忙推的那位老師跟我要了EMAIL..寄了一些CD上的中文翻譯資料給我

我PO在這裡…給有需要的朋友參考

PS.有些資料…我之前上網查..沒看到過….

 

資料(一)

 

露絲‧史蘭倩絲卡(Ruth Slenczynska)

        露絲‧史蘭倩絲卡,1925年出生於美國加州。三歲時跟隨波蘭籍的小提琴家父親學習鋼琴,四歲時開獨奏會,五歲時進入寇蒂斯(Curtis)音樂院(同班同學有比她年長許多的傑爾卡斯基(Shura Cherkasky)、赫魯伯雷特(Jorge Bolet)、巴伯(Samuel Barber))。六歲時在柏林、八歲時在紐約初次登台公開演出。九歲時,替代急病的拉赫曼尼諾夫(Sergi Rachmaninoff1873-1943)上台,演出一場大為成功的音樂會。雖然在得到「莫扎特以來,最閃耀的神童」(紐約時報)「就我所知,她是最有才華的人」(拉赫曼尼諾夫)等讚美中成長,卻因反抗父親的斯巴達式訓練,十四歲起拒絕登台公開演出。十九歲離家,進入大學就讀心理系。

        二十六歲時,再次被指揮家亞瑟‧費德勒(Arthur Fiedler)所發掘,重回舞台,一躍世界樂團,受樂迷狂熱的支持,曾與孟德(Pierre Monteux)、史拉特金(Leonard Slatkin)、小澤征爾(Seiji Ozawa)、奧曼第(Pierre Monteus)等許多名指揮家同台演出,在六O年代,於世界各地的演出超過3000場的演奏會,LP時代並由美國Decca公司出了十二張金唱片。在1960年代琴藝登峰造極的時期裡,因病幾乎停止一切商業性的演奏會,在南伊諾大學傾全力於教會,身為名師的她也培育不少優秀的鋼琴家。

        現年79歲的她,一年裡仍登台演出數十次,以精湛的技巧和引人靈魂共鳴的音樂,使樂迷們入迷。

        許多電視台的節目、以及<讀者文摘>(Reader’s Digest)<生活>(Life)等雜誌都介紹過她那充滿變化、起伏的人生,她的兩本著作《閉鎖的童年》(Forbidden Childhood) 《指尖下的音樂》(Music at Your Fingertips)已成為長期暢銷書。她定期投稿在音樂雜誌 上,同時長期擔任的專欄作家。

        她還擔任美國蕭邦大賽(Chopin National competition in U.S.)、李斯特(Liszt)、布梭尼(Busoni) 以及台灣等國際鋼琴大賽之評審委員。

        她曾經跟隨拉赫曼尼諾夫(Sergi Rachmaninoff)、柯爾托(Alfred Cortot)、許納伯(Arthur Schnabel)、霍夫曼(Josef Hofmann)、巴克豪斯(Wilhelm Backhaus)等大師學習。她是霍洛維茲(Vladimir Horowitz)所尊敬的鋼琴家(長她21歲的霍洛維茲是她終生的好友),也各許多名演奏家結為知己,露絲‧史蘭倩絲卡是20世紀鋼琴演奏活生生的見證人,可稱是名符其實的「最後的大師」。

        此次的錄音,是由200311月在日本首次公開的演奏會錄製而成。

(93/10/22)

 

 

資料(二)

與超人鋼琴家、20世紀最後的大師露絲史蘭倩絲卡的邂逅

--這才是真正的鋼琴之音!--                                                三船文彰

 

 

Ⅰ拉大提琴的牙醫師

我是一個把生活的大部分時間都獻給牙科診療工作的普普通通的牙醫師。如和其他同業有稍許相異之處,或許是對音樂有稍微過多的熱情這一點吧!這件事為我帶來很多熱血澎湃的場面。其中和露絲•史蘭倩絲卡(Ruth  Slenczynska)相遇的機緣可說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奇蹟。

深受身為畫家而且喜愛音樂的父親的影響,我從小就學習小提琴,十四歲全家移居到日本岡山市(OKAYAMA CITY)(OKAYAMA CITY)後改學大提琴,從此就全心投注於大提琴。就業牙醫行業之後,仍然跨足演奏與診療二領域,至今還讓家人擔心不已。

距今十年前,由於某機緣我買到一架1926年製大型史坦威鋼琴(full  concert  Steinway  piano)。翌年,將之送到神戶(KOBE)整修,送返岡山10天後,因阪神大地震,那位調音師的工作室全毀,說來這架鋼琴還有趨吉避凶的好運道!後來在五十六歲就英年早逝父親的第十七年忌日,我計劃在自家前建一座美術館收藏父親留下的作品,同時為讓這架鋼琴能有所發揮,而將美術館設計成兼有音樂廳的功能。而後,在這小小的音樂廳(劉生容紀念館    Liu  Mifune  Art  Ensemble)已舉辦過三十來次由一流演奏家演奏的音樂會。

這幾年來,我一邊努力於牙科行業,一邊進行演奏活動,而且還主辦許多一期一會的音樂會。我所過的可說是做為一個愛樂者所能過的最幸福的生活。造成這幸福的生活,當然是需要很多機緣的積蓄,但是最重要的是我繼承了身為一個天生的藝術家的父親對藝術的絕對的愛和尊敬。這種觀念成為我生活下去的生命力。

另外,在我十六歲時,若不是碰到大提琴家岩崎洸氏(KO IWASAKI),我的人生將是另一種面貌。以同樣出生於台灣的牽強理由,不請自來地參加他的音樂會,請他聽我的大提琴演奏,又承蒙他介紹我認識已故的齊藤秀雄(HIDEO SAITO)老師(我是他最後的入門弟子),讓我更加領悟了大提琴的魅力,這也是我現在之能夠結識許多演奏家成為好友的發軔。二年前,洸氏竟然指名對指揮完全外行的我一起演出德弗乍克(Dvorak)的大提琴協奏曲。我和岩崎洸氏(KO IWASAKI)的交往更加密切了。

 

與露絲女士戲劇性的相遇

2003年,我為了想讓岩崎洸老師的經驗能傳承給台灣的年輕音樂家們,麻煩在台北開業的牙科醫師(和我同樣愛好音樂)弟弟,還有畢業於茱麗亞音樂院(The  Juilliard  School)的鋼琴家弟媳婦籌備一切事宜。我帶著洸氏和其姊鋼琴家岩崎淑(SHUKU IWASAKI)老師(她曾在台灣高雄住了五年,直到九歲才回日本)來台北,就在好友也是音樂評論家曹永坤先生的自宅舉辦一場日台演奏家的聯合音樂會。

當前半場舒伯特的鋼琴五重奏「鱒魚」(Schubert  Piano  QuintetTrout)終了時,先生說:「今天,露絲•史蘭倩絲卡女士光臨現場,請她務必為我們彈一曲。」坐在最前排的一位嬌小的老婦人笑容滿面地,慢慢走近鋼琴。當她彈出蕭邦練習曲(Chopin Etude  op25-1)的第一音那瞬間,我和岩崎淑(SHUKU IWASAKI)老師不禁面面相視。但是,對這位身高不過150公分的嬌小老婦人而言,這好像只是手指的暖身而已。第二曲(作品25-12)時,我已深深被感動了。由極端強的琶音所構成的長達三分鐘的這曲子的一個音一個音是這麼強而有力且充滿熱情!演奏的架勢又是那麼高貴!淑老師叫道:「這才是真正的鋼琴之音!」

那天晚上,一起用餐時,許多更驚人的事情從這老婦人的口中一件又一件地吐露出來。她曾經師事霍夫曼(Josef   Hofmann)、柯爾托(Alfred  Cortot)、許納伯(Artur  Schnabel)、巴克豪斯(Wilhelm  Backhaus)、拉赫曼尼諾夫(Sergi   Rachmaninoff)等大師,霍洛維茲(Vladimir  Horowitz)是她終身最親近的好友!聽到這些故事,我不禁驚嘆地重新看著眼前這位伸長背脊也不過像小學生般高的白髮蒼蒼的老婦人,她絕非等閒之輩!

隔天,我得知老婦人的詳細經歷。原來在三年前她先生過世,傷心過度而不再彈琴。聽到老師孤單失意的消息,以前曾拜在她門下的台灣的學生,邀請她到台灣來,從2002年九月起在台北的東吳大學擔任為期一年的客座教授,因此才會停留在台灣。她簡直就是一位傳奇性的大師。根本不是像我這種業餘音樂家能邀請的。

回到岡山後,在台北聽到的蕭邦的曲子依舊在耳際環繞,想再聽一次的念頭愈來愈強烈,三月我終於又飛往台北邀請露絲•史蘭倩絲卡來日本演奏。她最後也不再堅持,答應我:「四月櫻花盛開的美麗季節,前往岡山也不錯。」露絲•史蘭倩絲卡來日本的演奏就這樣終於可以實現了。很難以置信的,這竟然是她第一次在日本演奏。像她這樣一位擁有比現在活躍中的鋼琴家們更豐富經歷的鋼琴家,怎麼會被日本的音樂界疏忽呢?這理由很簡單--在四十歲後半以後,正是自己藝術最登峰造極之時,她毫不戀惜地停止一切商業性的活動,因此日本的音樂界人士才會對她不熟悉。

我一邊在準備音樂會,一邊也感到一抹不安。我想她已是高齡七十八歲,在技巧上難免會有些破綻。對於這些地方,我必得以寬容的態度去看待。

但是,我的臆測立刻被粉碎。四月四日晚上九點,露絲•史蘭倩絲卡由我弟弟陪伴,精神奕奕地踏出岡山車站。首先,讓我感到驚訝的是--聽說她當天為指導在東吳大學的十來位學生,直到中午才出門。因為她「想先看鋼琴」,所以就將她帶到我家那個小小音樂廳。那架鋼琴已經由日本數一數二的調音師弘中俊也(TOSHIYA HIRONAKA)氏,調了二十多小時等待大師。讓大家期待又期待的露絲•史蘭倩絲卡在日本的第一聲終於響起。她對被那充滿氣勢的琴聲所震撼而瞠目結舌的我們說:「明天九點開始練習。」帶著滿足神情離開音樂廳時,已經是午夜一點左右了。

 

拉赫曼尼諾夫傳授的練習法

翌日準九點,露絲•史蘭倩絲卡坐在鋼琴前,開始她的那長又長的練習日課(已經持續七十年!)。那是一種非常不可思議的練習法。每天都是以節拍器最慢的速度用單手交替彈奏,而後漸漸提快速度。等到單手各自都達到所定的速度以後,用同樣的方式以雙手一起重複練習。不過,只有這樣可還沒結束。接著同樣的樂句,再用一根一根的手指頭,一邊變換強音(這是拉赫曼尼諾夫傳授的變換強音奏法(shifting  accent))又回到最初以單手交替重複練習的方法。就是把音樂弄得四分五裂,徹底把一個音一個音地分解,這種恐怖而單調,簡直是在試耐力的練習法早上、下午、晚上各練習三小時。但是這只是她身為一位鋼琴家,七十五年來每天的日課。看到這種情形,我心中暗自慶幸--幸好我不是鋼琴家。

聽說露絲•史蘭倩絲卡出生前,小提琴家的父親就野心勃勃地指著她母親大起來的肚子說:「我一定要讓這個孩子成為世界第一的鋼琴家。」因此,她從三歲起每天練習八小時以上,五歲開始以神童的姿態到歐洲各地巡迴演出。每次只要她的演奏會一結束,觀眾都會跑上台去查看鋼琴是否有什麼特別設計。有位樂評家甚至說:「這女孩無疑是一個畸形兒--她一定是一個成長停止的大人。」終於有位名醫學者不得不在報上澄清:「這位患者(?)沒有病。是正常的!」而造成轟動一時的事件。

她在十四歲以前,已接受過許多大師的教導,在五十歲時就已在世界各地舉辦過三千場以上的音樂會。從這些經歷就可知道露絲•史蘭倩絲卡是一位擁有超人琴藝的鋼琴家。那兩天來我仔細目擊她傾注全精神去琢磨一個音一個音,才終於領悟到像她如此想演奏任何曲子就能當場演奏出八、九成精度的鋼琴家的琴聲為什麼能永遠留在人們耳際,震撼著人們心靈的秘密所在。同時,在她離開鋼琴時,那種發自內心的笑容和親切、合宜的一言一舉,讓我們再次感受到自己現在正和世界上最偉大的一個人,共有一個珍貴的瞬間。

就這樣,露絲•史蘭倩絲卡在2003年四月櫻花盛開時,於劉生容紀念館舉辦了她在日本的第一次音樂會。

 

日本的首次演奏會

出乎意料精采的音樂,使全場聽眾屏氣凝神。鋼琴所發出的每一個音都充滿意義,在那一時刻,觀眾已不在乎所謂貝多芬、普羅高菲夫、蕭邦的意圖或旋律是怎麼樣,僅是從她的指頭所響起的一個音,都可以使人心靈平靜,感覺那一個音裡面無限延展的世界而想置身於其中。

而對我個人而言,我最感激的是她在節目最後的安可曲彈奏了舒曼的「獻給你」(Dedication)這首引用舒伯特的「聖母頌」(Ave  Maria)作結尾的令人感動的小曲,正是我感覺露絲•史蘭倩絲卡的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後一次在日本演奏會上最後一首最適當的曲子。而我在她來日本以前我就已表明了我的希望。所以當我聽到時,我覺得大師以此曲對所有的聽眾作告別之辭,同時也對我致謝辭,感慨萬千。

那一夜的音樂會,演奏家、鋼琴、調音、聽眾、季節、場所、曲目等一切,都配合得天衣無縫,多麼珍貴而不可多得。可說是無論多麼狂熱的古典音樂愛好者也一輩子能否遇到一次的近乎烏托邦似的音樂會。好幾位鋼琴家說出充滿感激的言語,一言以蔽之,就是「聆聽露絲•史蘭倩絲卡的琴聲後,人生就改變了。

與露絲•史蘭倩絲卡相處的回憶裏最使我感動的是,她傾注七十五年的才華和生命於鋼琴裏顯示出給我們的她最大的意氣。

演奏會的翌日中午,露絲•史蘭倩絲卡和我弟弟踏上歸途。那天早上她依舊如往常般,九點就坐在鋼琴前一個音一個音地練習到出發前。

回台之後的五月,當時SARS肆虐台灣(台北街頭的交通量降至十分之一以下,公共場所的集會陸陸續續被禁止),露絲•史蘭倩絲卡卻在此時舉辦了「告別音樂會」。她說:「我絕不停辦音樂會!我要以我的演奏給面對SARS肆虐的台灣朋友們勇氣!」一如往例,在演奏會的最後,全體聽眾起立鼓掌喝采,唯一不同是那天台北國家音樂廳的所有觀眾,臉上全部都戴上口罩。為了欣賞敬愛的大師最後的演奏,在生命攸關的時刻裏,仍然聚集了近一千五百個觀眾!

我想不僅是我,任何和露絲•史蘭倩絲卡相識的人,都會覺得有如奇遇。

就像春天的夢般的幻影,露絲•史蘭倩絲卡出現了、然後又消失了。只留下一生難以忘懷的琴聲與回憶——。但是,在那時我夢裡都無法預料到,竟然露絲•史蘭倩絲卡會在半年後重回岡山演出近乎超人的演奏,比起來這四月的音樂會就像一個序曲而已。

 

Ⅱ在日本的第二次演奏會

 

令人嘆為觀止的第二次日本之行

(摘自十一月公演後給友人的一封信)

我個人從2003十一月二日起的九天當中,又被露絲•史蘭倩絲卡女士的音樂以及其人格所吸引,是言語所無法形容的幸福。我從不曾覺得時光的流逝是何其的可惜!老師的每一個音、每一句話都是刻骨銘心,每天都讓我感動得含著眼淚。

我之所以會懇求她十一月再來岡山演出的最大原因,源於四月在我這小音樂廳舉辦音樂會過後,她說過好幾次:「這是我十年來最滿意的演奏!」但是我卻沒留下錄音,這懊惱的情緒漸漸高漲。因此,我懇切期盼無論如何得設法請露絲老師,再度來我這小音樂廳使用和她成為好友的鋼琴以留下錄音。這正是一切事情的開端。

同時,我考慮讓更多的日本同好者也能同蒙其惠,在我這小音樂廳以外還在岡山愛樂大廳(OKAYAMA SYMPHONY HALL)舉辦獨奏會,這一場還有由岩崎洸氏(KO IWASAKI)指揮演出聖桑鋼琴協奏曲SAINT-SAËNS  Piano  Concerto  No.2、其他還有二次公開的教學等。如此一來,演奏會的次數和曲目都增加,但是老師卻不曾說過「太多了」之類的話。反而因為聽到我家的小音樂廳只能容納八十人,卻有超出的人想參加,就說再追加一場吧!公開教學的學生原本預定五名,我一告訴她遠超出預定有十六名來報名,她說:「其中若有任何一個學生不能參加,就太可憐了。」所以教學時間延長至七個小時,再再都使我相當擔心她的負擔一直在增加。由此我也感覺到老師希望在日本的公開演奏會,能留下些什麼的那種堅強意志和毅力。

她抵達岡山的十一月二日晚上,直接就到我們這個小音樂廳,和四月相同的,把曲目一口氣完全彈畢。而令人驚嘆的這只是開端而已,此後的六天每天早上九點開始練習、下午二點至五點錄音、晚上還有和管絃樂的練習,就像正式演出的音樂會般持續一連好幾天。十一月八日,也就是在我們的小音樂廳追加兩場音樂會當天,她九點開始練習、下午一點至五點錄音、晚上七點至九點音樂會、九點至九點半簽名會、九點卅五分至十一點為不能進場的二十多位觀眾再追加一場音樂會!--如此的行程,她依舊面不改色,飲食方面只有中餐用些沙拉、連水都不喝。她毫不在意地說:「作為一名鋼琴家,這種工作程度很平常。」——當天演奏的時間,恰好是岡山、東京(TOKYO)新幹線往返所需的時間,以七十八歲的高齡,她的精神和體力可說近乎超人了。

 

「真正的鋼琴之音」〜CD的發行

為留下最美好的錄音,鋼琴在一週前就由弘中俊也(TOSHIYA HIRONAKA)氏調了六十多小時,之後片刻不離、隨候調音,錄音是製作名小提琴家久保陽子CD的老經驗的吉岡、大谷兩氏集中一週的時間,把露絲老師的正式演出和練習全部錄製。我的責任和夢就此大功告成。

十一月十日的晚上,我在家舉辦一個小小的送別會,會中我對她說:「露絲老師為我們家人所作的一切,我們唯一能回報的只有這份錄音。請您為世界上所有的鋼琴愛好者出版CD」她回答:「這份錄音是在日本演奏的,所以屬於日本人的。就是屬於你的。」雖然,這個責任對我這樣的人而言,是過於沉重的工作。但是為了老師、也是為了想永遠聽著老師演奏的朋友,我一定要出版CD

「喝采會成為傳說」的宣傳文句,一點也不誇張,這已由岡山愛樂大廳(OKAYAMA SYMPHONY HALL)的音樂會結束後達一小時的簽名會上,聽眾的狂熱與混亂就可以得到證明。現在,我想日本已經分為兩個族群了。一個族群是聽過露絲•史蘭倩絲卡演奏的人、另一個族群則是沒聽過露絲•史蘭倩絲卡演奏的人。還好我們都是屬於前者,這讓我感到非常慶幸。

但願在不久的將來,她能夠再來日本,讓我們能再度聆聽「真正的鋼琴之音」--我只有如此的期待。93/11/30修改)

 

 

 

 

劉生容紀念館

劉生容紀念館(Liu  Mifune  Art  Ensemble)竣工於1999年。

收藏及展示台灣出身,在五十七歲即英年早逝,才華洋溢的藝術家劉生容(1928-1985)所留下的抽象作品。同時也運用館內收藏1926年製大型史坦威鋼琴,追求繪畫、音樂、建築三位一體的理想。

劉生容在東京生活到十五歲,曾就讀TOMOE學園、玉川TAMAGAWA學園,二次大戰結束後返台,成為台灣戰後前衛藝術家之代表,曾在東京舉辦個展多次。以三十八歲的年紀,其作品即為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縣立神奈川KANAGAWA近代美術館、長岡NAGAOKA近代美術館所典藏。之後定居日本岡山,創作到晚年。

另一方面,他也熱愛音樂,特別是小提琴。他對音樂的熱情,遺傳給每一個子女,特別在劉生容紀念館至今已舉辦過三十多次由國內外一流音樂家被劉生容的藝術所觸發的音緣一生的演奏會。在劉生容紀念館,音樂和人的關係的探求還在進行中。(2004/11/30修改)

 

資料(三)

從神童到成熟的音樂家

露絲史蘭倩絲卡初次訪日

岩崎

(鋼琴家 桐朋學園大學院大學教授

在台灣的相遇

2003年一月二十日,我和弟弟洸(大提琴家)受邀參加在台北的茱麗亞音樂院同學會,在家庭音樂會演出,和同窗生們一起演奏舒伯特(Schubert)<鱒魚>(Piano  QuintetTrout)等曲子。

音樂會中間播出「鋼琴家露絲史蘭倩絲卡Ruth  Slenczynska)也光臨會中,請她為我們彈奏一曲。」於是,觀眾席中有一位身高約150公左右的嬌小婦人坐到鋼琴前,開始彈奏蕭邦<練習曲>(Chopin Etude)作品25-1和作品25-12。作品25-12那種強有力的琶音和樂曲的流洩持續增強聲中,觀眾已被她的觸鍵所征服。「真是太精采了!」全場的人莫不起立鼓掌。七十八歲的她,因為在台北東吳大學擔任為期一年的客座教員,所以才會住在台灣。聽說我的恩師所師事的伊莎貝爾文格羅娃(Isabelle  Vengerova)曾教導過她。她那卓越的技巧,難不成就是文格羅娃流嗎?光這就讓我驚訝不已。

 

初次訪日的音樂會

在台灣的家庭音樂會之後,被她的演奏深深感動的三船文彰氏,邀請她到他在岡山自宅的私人音樂廳(劉生容紀念館)舉辦一場音樂會。那是2003年四月六日,也是她初次的訪日。

音樂會的當天早上,我從東京跑去聽她的預演。她不用踏瓣,以節拍器最慢的速度開始,漸漸把速度放快。因為是一音一音仔細地重複,當然很費時間。我對她這種需要有極大耐力和細心的練習法,真是嘆為觀止。

那一晚的音樂會上,她演奏了拉赫曼尼諾夫(Sergi   Rachmaninoff)的<前奏曲>、貝多芬的奏鳴曲<華德斯坦>(Beethoven  Piano  SonataWaldstein”)、普羅高菲夫的<瞬間幻影>(ProkofievVisions  Fugitives”)、蕭邦的<即興曲>(ChopinImpromptu”)全四曲、蕭邦的<敘事曲第一號>(Ballade  No.1)和<練習曲>兩曲。讓人很難想像這是出自一位七十八歲人的技巧。更無法想像這麼嬌小的身體,能夠發出那般強有力的觸鍵,樂聲栩栩如生的躍動,而緩慢的部分則沁入耳際,使人的精神覺得清靜。

音樂會之前的午餐,我試著訪問她,從而知道她曾跟隨許多位了不起的大師學習。

 

與大師相遇及學習

~許納伯、柯爾托、巴克豪斯、拉赫曼尼諾夫~

「我只和最好的自己相比,若是我今天表現得很好,下次應該可以更好。」從這句話就可以知道,她和許多大師相遇當中,一直持續付出最大的努力。

五歲時進入寇蒂斯(Curtis)音樂院,師事文格羅娃和霍夫曼(Josef   Hofmann)。六歲至柏林,跟隨亞圖許納伯(Artur  Schnabel)學習。聽說許納伯最重視貝多芬的指法。他說:「可以輕易彈出的,未必就是好,一定得要具有音樂性才行。」七歲到十四歲在巴黎度過,跟隨亞佛瑞柯爾托(Alfred  Cortot)學習。「若是能夠旋轉著手腕彈琴,用任何鋼琴都可以彈出美妙的聲音。」--從柯爾托那裡學到手腕的技巧。她也曾接受巴克豪斯(Wilhelm  Backhaus)六次的指導。當時的巴克豪斯和許納伯有瑜亮情節,所以就把許納伯的版本推翻,要求她彈奏貝多芬的原版。

年方九歲的她,就替代拉赫曼尼諾夫演出一場極為成功的獨奏會。拉赫曼尼諾夫非常驚訝立刻召見她,因此九歲和十歲的夏天在巴黎各受他的教導。聽說被他糾正:「手指像煮糊的義大利麵。」因而被要求每天練習八小時。這種練習法是從第一個音到第二個音、從第二個音到第三個音,照順序改變強音的位置,慢慢地開始彈,以提高左右手指彈出的音的準確性的所謂<變換強音奏法>(shifting  accent),就是一個音一個音地變換強音來彈奏,讓彈出來的每個音都會變得紮實。持續練習,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但是,她說:「做為一位音樂家,最重要得忠實自己的感覺,若是彈不出自己想要的音,就不可離開鋼琴。」

 

與霍洛維茲的交往

她和許多名演奏家都有深厚交情,特別是和她相差二十一歲的弗拉狄米爾霍洛維茲(Vladimir  Horowitz),是持續交往最久的終身好友。

有一次,她被叫到卡內基音樂廳(Carnegie  Hall),因為是霍洛維茲十二年以來首次獨奏會的預演。她和許多友人並排坐在舞台上的椅子,聽說預演持續達十二天。練習完後,霍洛維茲愉快地玩著紙牌,她則和夫人邊看義大利的時尚服裝雜誌、邊開心地聊著有關料理的話題。

或許是題外話吧!1962年,舊金山交響樂團的公演上,原本決定由她擔任獨奏者、哈察杜里安(Khachaturian)擔任指揮演出他的那一首非常難的鋼琴協奏曲,哈察杜里安因故無法由俄國前來演出。事出突然,而由剛在法國柏桑松(Besan çon)國際青年指揮者大賽的優勝者小澤征爾氏雀屏中選。以管絃樂團指揮者在北美初次登台的小澤氏,其指揮表現得可圈可點!

 

時時往前看、向前進!

回味一切、帶著微笑!

 

史蘭倩斯卡CD介紹資料分享 (二)

發佈日期:
分類: 我思我見

4 則留言

  1. 哇~~汲音買了啊….還整套喔
    哎呀~
    我的CD都2千多片了…沒地方放了….一直增加CD櫃..可是我的夢想是打造一片CD牆
    還有的曲子..都有好幾個版本…真是學音樂花錢喔…
    不過值得啦~~

  2. 我沒數過我的CD

    不過我們有共同的夢想喔(我也有一個CD和音樂影音櫃)

    我還有打造兒童音樂圖書櫃的夢想

    還有…蒐集樂器的夢想(除了鋼琴..我有一堆的打擊樂器.還有大提琴.小提琴.豎笛..還有..明天我要開始學長笛了)

    夢想太多…就只能慢慢玩..

    過得快樂就好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