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這句話的正面見解(知識+)

 

在   阿曼 的 花作蝴蝶  一文中…聯想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 這句話

上網查了一下….

 

 

汲音集樂2009/06/11 08:03 回應

剛剛聯想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這句

到知識+查了一下…讓我我新解了…

最近發生的一些事

好友問我為何要這樣爭?

裝不知道不懂就沒事了..也不會搞自己搞得很慘(痛心)

這個見解..剛好道盡我的心聲….

 

阿曼2009/06/11 10:01回覆

有一陣子, 也是酷愛論語, 發現小時候讀不懂~長大了再回來讀, 都是智慧~

在現在道德淪喪之際, 更顯出清高不易達到的境界~

君子無所爭, 就像鋼琴比賽, 如果學生這樣說, 君子無所爭,我們當然會說像華山論劍, 只是切磋, 只是給自己知道彼此的實力到哪~

可是現代人, 真的很多已失去自省的能力了~不反省自己, 只會妒怨別人~比賽也失去了真正的意義, 很多事都失去了公義~

所以, 君子, 在現代~當得很辛苦~會被很多人當成笨蛋.

從最初, 和汲音的交談就發現, 妳是對自己要求甚嚴的人, 不理會別人的看法, 只做自己認為對的事~

這樣, 妳會很辛苦, 吃力還不討好~

因為, 那樣的辛苦, 我也有過~後來, 變成了我現在的消極~每個人, 或許該多愛自己, 愛自己就等於自私~

因為愛別人太多, 就是愛自己太少~一件小小事, 可能都傷了自己~

因為我輸不起, 所以不和人爭~避開任何可以爭輪贏的事~

我看見比我好的, 不會生嫉妒之心, 會更加努力~看見不好的, 很慶幸還高人一等~但只放在心中~

這樣, 也不會傷人, 自己也不會受傷~

很謝謝汲音給的這篇常識~覺得大家都要再重讀論語, 孔子真的說得很好呢~

 

 

 

汲音集樂2009/06/11 14:12 回應

你回覆說的..都是我的心聲

我當然也可以選擇不要這麼吃力不討好

但….諸葛亮: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有些事總要有當仁不讓的人

我也只是盡自己的能力和責任…不管最後成功還是失敗

我也不會有遺憾

馬偕說: 寧願燒盡.不願鏽壞

我也想向馬偕學習

 

 

 

 

在現在的社會中,"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這句至理名言是否適用於多種情況中?

 

想要成為一個自己想成為的君子,怎樣才能做到真正的"無所爭"?

 

爭與不爭該怎麼界定跟選擇?

 

    最佳解答

    回答者:

    回答時間:

    瘋狐狸 ( 初學者 2 級 )
    2008-01-18 00:58:03
    [ 檢舉 ]

      在我的感覺裡,「君子無所爭」的原因,在於君子知道自己的位置,他能夠不亢不卑,而且知所進退。這樣的人,無論處在什麼樣的位階,都能夠盡自己的力量,完成他應該做的工作。如此一來,「爭」這件事情,就不會是他們的生命情調了。

      大凡人要去「爭」什麼,一則爭名,一則爭利,世事雖然多途,但總也不出這二者。於是,我們這些汲汲營營的「小人」,為了自身的利益,多少都可能會做出一些違背自己良心的事情(例如多年前我在某網路公司,專職負責翻譯國外網站的新聞,多半還都是未經授權的),地位高一點的,則矯情以博天下名(王莽在壯大之前,有謙恭下士之美名)。無論爭名還是爭利,怕的都是被旁人取代,怕的都是自己好不容易掙來的東西消失無蹤。

      而對於君子來說,他眼中的利,不是個人的利,也不是一個國家的利,而是全世界的利,等到未來科技發展到像「星艦迷航記」所搬演的那樣的程度的時候,還可以闊稱為全宇宙的利。至於名,孔子認為「必也正名乎」。這裡所謂的正名,絕非僅止於找個名號來搭配自己的身份,而是檢驗自己的行為是否合乎自己的位階--所謂的中庸之道,過猶不及,正此謂也。

      從這個角度看,君子懂得謹守自己的位置,致力於促進宇內所有人的共利,那麼,對他們來說,「爭」又有何意義呢?

      所以說,君子無所爭。

      這句話的後半,我覺得也是相當重要的:「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在古代,射箭不僅是軍事目的,其實它是一種修養的過程。從中國許多典籍可以知道,射箭不僅是一門技藝,更是一種哲學境界,紀昌學箭的故事就是一個例子。射箭不能急躁、必須專心致志等等,具體表現出君子不躁進、不蔓雜、堅守信念的特質。在日本,古射術之所以講求心箭合一,也是基於同樣的道裡。因此,孔子所謂的「必也射乎」,不是兩位射手「爭」誰射得比較準,而是一種相互砥礪的行為。所以在射箭之前,兩個人互相行禮,射箭之後,兩個人相對共飲。值得注意的是,孔子從未在文中提到任何一個和勝負有關的字眼--這正是不將射箭視為「爭」的最高表現。

      「互相砥礪」是君子之爭的真諦。

      所謂的修養,正是透過砥礪,不斷提升自己的境界,當每個人都能專注於這個部分的時候,天下怎麼還會有紛爭呢?

      (唉~~說得簡單~~愈來愈懂得當年老師說「不敢讀論語」的真正意涵:典型就在論語裡的每一個角落,每次想到那個境界也總是悠然神往,但是一旦落實到現實生活,外在環境處處勾起我的劣根性,利,當然要爭,名,我也放不下,只覺得自己離「君子」愈來愈遠~~無怪乎顏淵在談到孔子時要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了!很抱歉,我真的無法回答您所說的第二個問題,我只知道那太難、太辛苦……我只能說,這條路「死而後已」吧~~)

    • 2008-02-01 00:06:39 補充

      抱歉,打錯字,第三段中「闊稱」應是「擴充」

    回答者:

    回答時間:

    Eric ( 初學者 2 級 )
    2006-04-09 17:10:28
    [ 檢舉 ]

    【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君子不會與人相爭,真要說有,那也只在比較射箭的時候吧!相互揖禮以表示恭敬後再開始,結束後還能一起喝酒對談;這樣的競爭,才不失君子的風範。

    【解析】君子只想著提升自己,不去與他人做比較;真的要相比,只有像射箭

        的相比,比的是自我進步的速度;在比較前,相互抱著學習的心態,

        把對方當作是老師般尊敬;而且比完之後還能相互請益,雙方都因為

        感到有所得而相對飲酒作樂,這樣的比較才是君子會去做的事。

    【附記】君子無所爭,指的是爭強鬥勝的爭;屬於相互比較的爭。《競爭》

        重點:彰顯自我能力的強大,以打倒對方來突顯自己。

        其爭也君子,指的是自我進步的爭;屬於追求目標的爭。《爭氣》

        重點:追求自我內在德性的精進,能日新又新,不斷進步。

    參考資料 個人淺見
     
     
     
    知識問題 | 已解決

    君子無所爭,斯惡矣 ?

    發問者:

    發問時間:

    解決時間:

    解答贈點:

    回答:

    小尻 ( 初學者 5 級)
    2007-04-21 11:17:24
    2007-04-29 17:44:07
    21 ( 共有 8 人贊助 )

    評論:

    意見:

    1 0 2

    網友正面評價 100% ( 共有 37 人評價 )

    [ 檢舉 ]
    君子無所爭∼只比射,揖而升下而飲

    爭君子是不是會被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的老子討厭阿 XD?

      最佳解答

      • 發問者自選

       

       

      最佳解答

      回答者:

      回答時間:

      **Cool~~邦** ( 初學者 5 級 )
      2009-05-10 21:05:19
      [ 檢舉 ]

      在中國古代的體育文化史上,“禮”同樣自始至終伴隨,無論是“六藝”中“禮、樂、射”,還是今天蒙古族摔跤開場儀式中,或是武俠小說中渲染的凜然莊嚴的武當對決,我們知道,

        有道德的教化、有禮樂的熏陶、有體育的錘鍊、有競爭的引導,我們的體育史充滿了一種雄健和英勇,也同樣有一種優雅和禮讓。在這當中,最值得我們今天回味的自然就是古代中國的射禮。中國的射禮–總結起來,就是三點:射箭是尋找自己的志向、反省調整自己心態和心志、平心靜氣對待競爭的君子之爭。

        射禮君子之爭:

        儒家把射禮作為正心修身、反躬自省的一種方式。《射義》說:“射之為言者繹也,或曰舍也。繹者,各繹己之志也。故心平體正,持弓矢審固;持弓矢審固,則射中矣。”意思是說,所謂射,是尋繹的意思。射者身份各不相同,但都應在射禮的過程中尋繹自己的志向。只有心氣平和,體態正直,緊握弓箭,瞄準目標,才有可能射中。《射義》還提出,無論是做父親的、做兒子的,還是做人君、人臣的,都要把箭靶作為自己的道德標準來射。儘管同用一個箭靶,但各人所要命中的道德目標卻各不相同。射鵠的過程,就是反覆內省、存養、進取的過程。因此,孔子說:“發而不失正鵠者,其唯賢者乎!”儒家提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第一位的。如何對待失敗,培養起百折不回的毅力,可以從射禮中得到體悟。《射義》說:“射求正諸己,己正然後發,發而不中,則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射箭的成敗,關鍵在於能否調整好自己的體態和心志。發而不中,根本原因在於自身,不要怨天尤人,尤其不要埋怨射中者,而是要“反而求諸己”,反躬自問。最後,“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人在社會中生存,就必然會與他人之間出現競爭,如果沒有健康的競爭心態,就很容易引發惡鬥、影響社會安定。孔子認為,人只要注重提升精神境界,自然就會淡泊名利,平心靜氣地對待競爭。他說:“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 ”意思是說,君子以修身進德為本,所以不妄與別人爭高低。如果一定要說有所爭,那就是比射了。比射要分勝負,輸了要當眾飲罰酒,所以君子在比賽中要力爭勝利,但在比賽時,卻是處處與對手揖讓而升,下來後一起飲酒,這就是君子之爭。儘管射禮是一種計算勝負的禮儀,競爭激烈,但頗有些“友誼第一”的意思。儒家的這一思想,在東亞文化圈中有著重要影響,就我們今日所見,日本、北韓的相撲、跆拳道等傳統競賽項目,在比賽之前,雙方都要作揖或者鞠躬等,互致敬意,比賽結束時也是如此,正是古代射禮君子之爭的遺風。

        參賽過程中的禮儀

        中國古代射箭–射義即弓道,為弓箭運動所體現的文化精神。西元前776年起源於古希臘的奧林匹克運動,與中國鄉射禮的普及年代約略相當。在與古希臘一樣征戰不息、崇尚武力的先秦時代,儒家鑄劍為犁,在保留田獵之射的形式的同時,“飾之以禮樂”(《射義》),重塑了射擊競技運動的靈魂,將它改造成為富有哲理的“弓道”,成為引導民眾全面發展、社會走向和平的教化之具,這是中華文明對人類的貢獻之一。

        弓道有複雜的禮節和禮儀。比如要跪著戴手套,以表示對這項神聖活動的尊重。學生向老師跪坐行禮,老師也要跪坐還禮。不能趾高氣揚地從年長的人面前走過,必須經過時則一定要有尊敬的表示。前進必須先出左腳,後退要先挪右腳,這些都是禮貌的表示。在座次安排上也有嚴格的規矩,長者尊者都有固定的位置。在鄉射禮中,勝利者要為失敗者斟酒,失敗者要用大杯飲酒。對於勝者,提示他們不得驕綜,亦要有敬讓之心;對於敗者,飲的是罰酒,因為他們無論是技能還是德性都沒有達標,需要警示。

        主持鄉射禮的是賓,而不是地方行政長官。賓是尚未獲得官爵的處士,但德行卓著,由賓來擔任射禮的主角,顯然是為了提倡尊賢的風氣。人選一經確定,州長要親自登門約請。行禮之日,州長要在序門之外迎賓。在射禮的三番射的環節,大夫身份雖然比較高,但射禮要求,他們也要與士一一配合為耦。這種不論出身地位、尊賢尚德的精神在傳統文化中並不罕見,卻是常被忽略的。

        弓道對個人的舉止行為要求也相當規範,講究氣定神閒。行為要安靜而高貴,走路時要挺直軀幹,移步時不能匆匆忙忙。所以,上課時絕不可遲到,遲到了就會因為著急而顧不得儀態了。射擊時身姿、神色、持弓的位置等也有要求。總之,弓道不完全以中靶為目的。技巧再高明,不懂得文明禮貌,不尊重禮儀規範也不會成為一名好射手。

       

      爭君子是不是會被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的老子討厭阿 XD? 
       

      回答者:

      擅長領域:

      回答時間:

      瑛姑蘅蕪量 ( 大師 4 級 )
      英文 | 中國文學
      2007-04-22 05:55:30
      [ 檢舉 ]

      版主您好

      在下淺見以為,您是對「爭」的定義產生疑惑。

      事實上,「君子無所爭」所呈現的真正意義是君子並不會為了一己之私這種私利去爭。如果是涉及國家社稷大是大非的種種問題,君子就變成有所爭,而且常常是不得不爭了。

      先看看《論語》八佾這段原文: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 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白話文意思是說,君子與人無爭,如果要有所爭的話,就是比賽射箭。 在古代「射」是六藝之一,平時會有一些射藝比賽可以參加,賽程中則要求大家遵循射禮。

      根據射禮的規矩,不管是行於堂上或是升堂與下,參賽者都要揖讓,而且不管勝方負方都要飲一杯,通常是由負方先飲,勝者陪之。

      在射藝比賽當中,大家都各顯身手展現藝能,希望能夠射中正鵠,比賽結束後不管勝負都會對飲,把得失心放在一邊,這是運動家的精神,也跟小人之爭截然不同,所以才會說這是「其爭也君子」。

      這段話還有一個重點在於「君子」。

      「君子」的定義在這邊是說學而能立之士。 他們對於凡夫俗子所汲汲營營的功利名位是不會去爭去奪去取的,對於違背人倫道義的事情更不會拿出卑劣手段去謀取

      但如果是國家大事或者牽涉到人道、正義等等,那麼以《論語》的標準來看,身為一名「君子」就必須「當仁不讓」了,因為「見義不為無勇也」。

      在日常生活中,「君子無所爭」在現代社會很多實際狀況也還是可以適用的。

      有句話說「強摘的瓜不甜」,很多事情如果單方面用強迫、強求的手段勉強得來,最後的結果通常沒有預料中那般美好。有時候為了一己之私,踩在別人頭頂上就只為了讓自己有更多表現或出頭的機會,這種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小人之爭」,終將導致自食惡果。

      天底下的事,說穿了往往真的就是「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爭也沒有用」。

      老子講「無為而治」沒錯,但前提是要把君子小人分清楚,把「為何而爭」釐清明白。

      參考資料 改版後字體字型常出現變異………………….請見諒
      • 2007-04-22 05:57:48 補充

        更正漏了一個字:

        應該是他們對於凡夫俗子所汲汲營營的功利名位是【不會】去爭去奪去取的→→這樣才對..

        抱歉!

       

      其他相關知識+

      孔子的君子之道為何??

       

      有關不歧不求的詩

       

      運動家的風度(增15點)

       

      知識+為最佳解答,拼得”你死我活”

       

       

      最後我要說的是….

      網路真好用…有知識+真好…

      一下子就可以找到很多…不同的見解…

      以上…只是我一句''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的聯想…

      就可以找到….一堆的見解和知識…真感人…

       

       

       

      發佈日期:
      分類: 我思我見

      4 則留言

      1. 同意~同意~

        網路真是太方便了~而且發現這個問題, 這麼多人給予正面評價, 表示有思想的人還活著一群~雖然是一小群~

        還有, 發現本質上和汲音有相同的地方~

        就是: 一天一個發現, 一天一個認識, 得了一個知識就很開心~

        謝謝汲音~很喜歡今天的認識" 君子無所爭………其爭也君子."

      2. 謝謝汲音的整理喔!!
        不過真是複雜~~
        我還是秉持著自己的理念
        寬以待人 嚴以律己 謙虛 用愛來征服影響身邊的人
        或許我運氣好吧~~不同理念的人覺得我沒有競爭感覺…他們覺得無趣會離開.
        祝福大家 可以更和平相處呢

      3. 如果阿曼是老莊思想

        你…也許是墨家思想

        我…可能表較像儒家思想..(因為我喜歡當教育家…教化的作為需要比較積極性)

         

        其實…我平時的時候…比較像老莊…不喜歡太世俗…喜歡自得其樂做自己喜歡的事….

        另我覺得墨子兼愛也很棒..所以我也會學習去愛與我為敵的人…

        只是發現有時候當人家把你當敵人的時候…單純地對人好也會被誤解是別有心機…

        所以..只能無為..這時候..老子的思想比較好用..

         

        所以..似乎在不同的身分..和時間點…

        要用不同的態度和思想去處世面對喔?

         

        (以上..是我複雜的自言自語…隨便看看就好..不用了解)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